從機場回到小蘇幫我找的溫哥華西區民宿,經營者是大陸人,七年前以加幣三百萬購買此屋(當時匯率下折合新台幣九千萬)。
住在加拿大的人不管是公民也好居民也好首先就是要把繳稅的義務搞清楚,加拿大是世界上移民率最高的國家之一,主要是受經濟政策和家庭的影響(财力匱乏與人口老化的厲害)沒有錢如何發展建國?
在工業不發達的情況下選擇了開放移民,2010年有28萬人移入,2013年也有26萬人做永久居民,幾十年進出朝貢的人潮只有移民局算得清楚。
二號套房queen size床,一個晚上60元加幣(台幣1620)很便宜!住在這裡不要打攪朋友,自己進出自由方便又便於整理自己的家。
回想二十多年前,香港97大限快到,大批香港移民潮湧入加拿大,溫哥華當然也分配了不少。這些開山墾荒的早期移民團體和後來加入的財團創業讓離鄉背井的華人有了文化的傳承與尋根的心靈安慰。
典型的家庭浴室,一號豪華套房的浴室有兩個洗臉盆。
第二批大舉入侵的是台灣人,台灣人多半是為了小孩的教育移民,消費享受者較多(都被看待為有錢人),有能力就業或參與社會的父母讓人刮目相看,台灣人早期移民的早已加拿大化。
廚房和家用餐廳 這種size的房子廚房都是這麼大, 開放式的廚房不適合煎炒油炸,所以為了因應市場的需求設計上還放了一小間熱炒間在廚房的旁邊,要不然你們這些華人都把我們的整個房子都給燻黑了!呵呵.....
97大限過了十幾年香港非但沒少塊肉反而推動了十大建設繁榮經濟,比較有名的是廣深港高速鐵路香港段,港珠澳大橋,港深機場合作,港深共同開發河套以及啟德發展計劃。基礎建設帶來的經濟效益和就業機會把香港的文化與商業活動用更快捷的運輸系統與全球連結起來。
family room (起居室) 正式客廳已被改為套房 七間套房只有我一個人是台灣人 聽屋主說台灣人的素質很高 就為了這一句話退房時我還特別把房間浴室打理了一下,開玩笑這樣的印象怎麼可以毀在我的手上呢!
97大限的移民潮賣了香港的房子,如今眼見香港的繁榮進步再加上溫哥華就業不易生存困難,諸多因素導致返鄉回流的人也越來越多。香港現在天價般的房價有評斷是歸咎於政治因素,說來怪去都是中國人的錢太多。可是加拿大呢?讓我們來看看加拿大的變化。
順便推薦一下潘太太民宿,度假,長住有優惠或是生孩子坐月子都可以找她。
cambie st & 49t
電話0021-778-881-9530(從台灣打過去)
e-mail: pan7788819530 @163.com
潘太太家隔壁的鄰居與附近的住家,如何判定是哪一國人住的房子呢?
看看這一間房大院子也大(全新的建築價值600萬加幣)豪宅設計,鑲金嵌銀般的把銅拿來裝飾屋頂。不提銅的價值有多少? 銅不保養擦拭是會氧化發黑不發亮,可以想像豪宅裡的佣人會有多少?
豪宅的正面宏偉氣派,看到大門左右柱子前有兩頭中國獅子沒? 顯然這家的主子是中國人
屋頂用銅來打造,太陽一射金光閃耀富貴逼人,誰家的銅越多誰家就財力越雄厚。
錢這麼多怎麼辦呢?那就車庫的屋頂也來銅一下,這樣才可以和主建築物相互輝映搭配協調,皇帝的御帽當然是要配龍袍。
看見銅水管了沒? 我相信室內的馬桶應該是黃金打造的,此間的防盜電腦系統絕對是高規格保全管理。
出門辦事拍了一些附近的房子做個比較與欣賞, 這樣全新的房子都是台幣上億的價錢,過去只要三千多萬就可以買到(這正是目前台灣人最擔心的問題,要了你的人才和錢財可是不想要你的經濟侵略,曾幾何時這樣的經濟侵略由日本人變成了大陸人,看來台灣人還是比較怕中國人)。
鐵定是中國人的家,銅氣十足大房大院。
有可能是香港人或台灣人住的,型還不錯。
這一間的款式絕對就是中國人,看到銅的圓頂了沒? 聽曉蘇說有一位大陸富豪一次在溫哥華買了二十間房子,翻修或重建再賣給新移民。
這一間是門號1178的鄰居我認識,二十年前是60年的老房子(NT$1500萬)主人回流台灣後新買家拆了重蓋,現在的價值破億。
很可惜這趟沒有拍到原來舊屋的模樣,聽朋友說四十年前的溫哥華很可怕,經濟差得像一片死城。看看這間房子的左邊舊屋可略見一二,沒有移民團體進來溫哥華真的沒有今天的規模。當年不開放移民的話國庫空虛老百姓阮囊羞澀,未來還是個貧窮的老人國。開放讓外資進來縱然會貧富懸殊也比窮得讓國家失去國際競爭力來的利多。
老屋翻修過 這樣的紫色真是大膽嘗試
加拿大開放移民後,帶進來的金融拯救了貧窮與人口的不足,國人不生孩子再不讓移民進來生育,這個國家就要自然人口滅絕走上亡國之路。
華人的經濟貢獻不小,香港人,台灣人前仆後繼地相繼入境,這十年來把加拿大改造的豪氣萬千最功不可沒的是中國人。
為什麼要拍下這一張呢?小蘇在溫哥華住了一輩子還是第一次看到不用窗簾的人家,晚上開著燈室內一覽無遺,應該不難知道是哪一國人住在裡面了吧!
中國人和人民幣像皇蟲過境一般的讓人害怕,但是大如美國,加拿大,小如新加坡的國家還是要和他們貿易往來,難道他們不怕嗎? 又愛又怕之下的因應之策又如何呢?
加拿大抽取富人奢侈稅一向是高尺度,截富濟貧反映在各項社會福利,小孩教育免費還有牛奶金,老人有老人年金與諸多老人福利,夾心餅乾的年輕人繳稅繳的恨死這些移民入境的人。為了這些移民政府花了太多的心力在教育與醫療福利上,為什麼還要忍受這些負擔呢? 經濟來源是主要的原因,禍福相依,一體兩面的結論永遠是真理。
三位北大教授來溫哥華做國際交換留學生,也是潘太太民宿裡的室友,相處甚歡的情況下他們認真學習與刻苦耐勞的精神讓我看到一股不可忽視的未來值得我們警惕!
這水餃包的還真是不錯! 好吃